[张贴报告]新冠疫情地区气象参数分析与室内空气环境温湿度控制目标

新冠疫情地区气象参数分析与室内空气环境温湿度控制目标
编号:61 稿件编号:26 访问权限:仅限参会人 更新:2021-09-22 14:44:02 浏览:355次 张贴报告

报告开始:2021年10月30日 14:00 (Asia/Shanghai)

报告时间:0min

所在会议:[E] 墙报 » [E] 墙报

暂无文件

摘要
本文统计计算了去冬今春我国72个新冠疫情中高风险地区2021年1月13日以前一个月的空气温度、相对湿度、大气压和绝对含湿量等气象数据。疫情发生地区的平均气温均比往年偏低,期间内空气绝对含湿量最大4.44 g/kg,最小0.12 g/kg,日平均绝对含湿量范围为0.32-1.59 g/kg,绝对含湿量远远低于7克每立方,该时期疫情各地的气象条件属于病毒易生存环境。对比同期哈尔滨、北京、武汉、广州四大城市,日平均绝对含湿量分别为0.57 g/kg、0.95 g/kg、3.06 g/kg和5.51g/kg,武汉、广州均高于疫情城市的日平均绝对含湿量的最大值1.59 g/kg,约为最大值的2倍和3.5倍。哈尔滨、北京、武汉、广州四大城市冬季计算绝对含湿量分别为0.23 g/kg、0.60 g/kg、2.22 g/kg和4.07 g/kg,冬季武汉已接近疫情城市日平均绝对含湿量的最大值1.59 g/kg。冬季武汉、广州绝对含湿量均低于7克每立方,仍处于病毒易生存的环境区域。升温加湿空气到温度18℃、相对湿度大于45%以上,可以使空气环境由病毒易生存环境转变为病毒可能生存环境。气温24℃、相对湿度大于50%以上,空气环境转变为病毒难生存环境。冬季提高室内空气温度、保持室内湿度处于较高水平有利于减少病毒生存率、降低传播风险。
 
关键字
新冠疫情,病毒生存率,气象数据,空气温度,空气含湿量,升温加湿
报告人
裴清清
广州大学

稿件作者
裴清清 广州大学
发表评论
验证码 看不清楚,更换一张
全部评论

登录

重要日期

会议举办时间:2021年12月3-5日

投稿截止时间:2021年9月15日

 

 

组织机构

主办单位:

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

武汉理工大学

 

合办单位:

武汉科技大学

 

协办单位:

华中科技大学

武汉大学

华中师范大学

中船重工719研究所

空军勤务学院

黄冈师范学院

湖北省绿色智能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

 

赞助单位:

冠名赞助:   北京三五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

优秀论文奖:远大洁净空气科技有限公司

特别赞助:

(1)浙江合冶科技有限公司

(2)绿建斯维尔

  (3)  上海埃松气流控制技术有限公司

  (4)  德图仪器国际贸易(上海)有限公司

(5)国际期刊 Energy and Built Environment

 (6)  黄鹤楼酒·陈香

(持续更新中~)
 

期刊特刊:

(1) 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

(2) Energy and Built Environment

 

组委会:

大会主席:王乾坤 武汉理工大学

执行主席:明廷臻 武汉理工大学

 

联系我们

会议网址:iehb.aconf.cn

邮       箱:IEHB2021@163.com

联  系 人:吴永佳 181 8615 7207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孙佳妮 152 0108 6188

登录 创建账号 注册缴费 提交论文